防尘网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参数选取
1、网离堆距离
网离堆距离在115~310H范围(H为堆高)内较合适,一般视堆场平面布置而定,其中以310H为佳。风洞研究结果表明,网离堆310H,堆顶前沿和堆脚处的静压分布接近于零压力梯度,这时降低网后和堆前的湍流强度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堆前端的风速降低最多,即到达堆场表面的风速最小。
如果网沿堆脚放置,不能降低堆顶和堆脚之间的压差,沿堆脚朝上有一个高压带,在堆顶前端有个低压带,由于存在压差,引起流体分离,在沿着堆顶部表面增加升力,发生风刮起尘现象,同时在堆脚和堆顶处并不显着地降低穿透风速。流动增速激励尾流区的流体、外围的粘性切应力迫使该区内流体逆向运动。沿地面(堆脚)诱导起一补偿流出的逆流,在网后、堆脚前形成一个与来流垂直的旋涡,其大小与来流风速、网开孔率等有关。一般而言,风速越大开孔率越小,在网后堆脚前的涡流越大,所以网放在堆脚处,易起尘。
2、网开孔率
从防尘网最佳效果考虑,开孔率范围为20%~60%,一般采纳40%~50%开孔率。选择开孔风网比无孔墙更为合适,因为无孔墙对近尾区庇护有效,但对远尾区和增加庇护距离来说不如开孔网。
开孔率20%是主界值,在该点上湍流强度和拖曳系数等发生显着变化即该点上流出的空气恰好可以防止剪切层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剪切应力。随开孔率增加,增加通风性,可以降低网后的湍流强度,并且使最大湍流密度的位置朝下风移动,使在一个足够长的距离上,涡流小到足以使尾流区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有效地增加了遮蔽面积和降低风速。开孔率大于60%则起不到明显的庇护作用。对于大的堆场,除增加网高来提高庇护范围和效果外还可以随网高降低开孔率或设计成导风型,这样也可以提高远尾区庇护效果;如果考虑对作业场所的通风使用,临近地面可以适当提高开孔率,这样既能降低网后风速,又能增加透气性,改善作业场所空气环境质量。如果不考虑通风效果,在网与堆距离达310H条件下,靠地面1~2m处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砖墙代替网,结果可以减低投资和维修费用,又不影响构架强度,墙和构架连在一起可增加构架的钢度和起到提高近尾区的庇护效果。
3、网的高度
网的高度在015~1H范围,一般认为110~115H最有效。风洞研究结果表明,网高从015H开始就起到挡风、降低网后风速的作用,对于小堆场可采用较低的网,既能起到降低风速和庇护作用,又节省大量投资,网高110~115H,挡风效果要比015H网高好,110H与115H比较,效果差不多。
网高大于115H,投资费用大,效果也不显着。但对于大堆场,考虑到网的庇护范围,必须从网高方面来考虑。
4、网的宽度
对于小堆场,网的宽度为堆基直径的2~3倍是合适的。对于大堆场,网宽至少与堆宽一致,原因是网宽低于堆宽,有部分堆面积受不到庇护,其次是在网前形成的迎面涡流绕过网边,进入网区,不利于降低和增加湍流程度。通过增加网宽,也可提高因风向与网的夹角而降低抑尘效果。
5、风网效果
挡风网近下风端风速可降低50%~70%。在远风端(20H)可降低20%~40%。置网后,能较好保持堆场温度,对堆场迎风面风蚀最厉害的地方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据报导,堆场置网后,起尘量能降低80%。风速越大,网降低风速的效果越显着,但网后远风端的风障效果就差了,原因是风速大产生的动量也大,从而引起湍流增加和风障顶部剪切增加,进入屏蔽带,引起风速增加。网与风向成90b角时效果最好,当之间夹角为40b时,效果就很差了。美国EPA的研究表明,风向与网之间的夹角(与90b相比)每改变10颗料物排放控制效果降低112%,所以实际应用中网的效果低于预言值。
上一条: 我国脚手架的发展方向
下一条: 加强国内脚手架质量监控的标准